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
仿生机器人、安全巡检机器人、3D打印机……记者近日走进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产业数字化技术创新实验中心和智能建造技术中心,各类机器人随处可见,在以蓝白为主色调的氛围灯下,仿佛置身科幻世界。
该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苏彬睿第一次来到实验中心时,被这里满满的科技感所震撼,他对这些机器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教导下,苏彬睿学会了通过编程来控制机器人。苏彬睿向记者演示:“您好,意启创,开灯”,机器人随之回答:“灯已打开”,便亮起了灯光。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产业数字化技术创新实验中心。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摄
苏彬睿还学会了安全巡检机器人的操作流程,他用遥控器控制着安全巡检机器人的前进方向,机器人通过摄像头进行识别,在大屏幕上实时反映出“未佩戴安全帽”“未穿反光衣”等警示提醒。
通过在实验中心的学习,苏彬睿改变了脑海中对建筑行业的印象,原本一提及建筑工人,他想象的就是“搬砖、扎钢筋、浇混凝土”,现在有各种机器人的辅助,苏彬睿说:“感觉以后机器人能替代一部分工人,建筑工地会变得很酷。”
此外,实训中心还有喷涂机器人、实测实量AI机器人,手持实景三维扫描仪、3D混凝土打印机等已经在建筑行业实际应用的新技术,这些技术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比如手持实景三维扫描仪,只要手持机器走上一圈,就能实时形成建筑的立体结构,大大节约了人工测绘的时间成本。而这些新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如何操作。
苏彬睿正在操作演示安全巡检机器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摄
该校建筑工程与测绘学院土木工程检测教研室主任孙煦东向记者介绍,近日,学院开展了主题为“建筑施工场景AI应用案例-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目标检测方法应用”的智能建造技术系列研讨学习活动,让名师、创新工作室教师、学生体验数字技术和建筑业深度融合的应用场景,学习AI在施工质量与管理场景下应用的基本技能。
实际上,这个实验中心也是应对建筑行业的数字化升级。据2023年发布的《内蒙古智能建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显示,内蒙古智能建造行业发展初具规模。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与测绘学院副院长牛恒茂解释说,智能建造就是数字经济与建筑行业的融合,从规划设计、施工再到运营的全过程,都要融入新技术,这样就形成了智能建造行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2022年学院新设智能建造技术专业,两年招收了60多名学生,牛恒茂说,“这也是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2023年我们建设实验中心,把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必备知识嵌入到建筑业实际应用的场景中,让学生体验智能建造行业的新技术,激发起他们主动学习、升级专业技能的动力。”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郭蒙(右一)正在演示操作喷涂机器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摄
第一次接触无人机后,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的付昊就被深深吸引,“我从小就喜欢飞机,现在能自己制作无人机。”谈起无人机,付昊滔滔不绝,无人机的飞行原理、如何通过地面编程进行控制、穿越机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他都能娓娓道来。付昊还给来校参观的中小学生科普无人机知识,“我会用简洁易懂的语言来讲,再穿插一些动画。”
连日来,付昊在为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智能飞行器应用技术”赛项做准备,他每天午休时间、下课后都要到实验中心,认真研究比赛内容。在该赛项中付昊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名的成绩,牛恒茂打趣地说:“付昊天天来找我问问题,他只有亲身实践了,才知道自己哪块不懂、不会。”
学生付昊正在试飞自己制作的无人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摄
除了“以赛促学”,该学院还打造了牛恒茂名师工作室、牛恒茂创新工作室、智能建造技术专业群、智能建造技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智能建造技术专业群资源库、职业院校土木建筑“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
此外,2023年6月,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内蒙古智能建造产教科融合共同体。对此,该校党委书记范志忠表示,“产教科融合共同体是一条创新之路,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实现建筑业的工业化、数字化、低碳化、智能化的创新发展,和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开放育人。”